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走进不科学 > 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

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

第五百五十九章 真给跪了 (第1/2页)

「.......」
  
  教室里。
  
 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句话。
  
  钱五师以及现场的众多「诛仙剑」小组成员,顿时齐齐为之一愣。
  
  说出来以后别打他?
  
  这是啥意思?
  
  难道徐云要说的是那种「我不是针对谁但你们都是垃圾」的话?
  
  不过很快。
  
  钱五师便想明白了徐云的意思:
  
  这家伙是怕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太离谱被人揍呢.....
  
  于是他爽朗一笑,相当大气的一挥手,对徐云说道:
  
  「韩立同志,你不用有负担,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便是。」
  
  「不管是五彩斑斓的黑,还某个零部件放大的同时想要缩小一点都无所谓——做不做得到那是我们项目组的事儿。」
  
  「我之所以请你来做助理,不正是想着你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吗?」
  
  「.......」
  
  听到钱五师这番话。
  
  本就有意表明出内心想法的徐云便也不再迟疑,直接了当的开口道:
  
  「钱主任,您还记得我们刚才在外头聊到的乘波体技术吗?」
  
  钱五师点了点头:
  
  「当然记得。」
  
  徐云则用手指做了个从上到下的自由落体动作,又说道:
  
  「按照最初的设计,「诛仙剑」导弹从三万米高空落下后,下落速度很快就会接近音速,并且一直会和迎面而来的空气发生撞击。」
  
  「空气在前方堆积和压缩,导致温度升高,把动能变成热量带走。」
  
  「同时导弹前后的气压差会产生空气阻力,给弹体一个逆向的加速度,也就是所谓的过载。」
  
  听到徐云抛出的这句话。
  
  钱五师再次微微点了点头。
  
  众所周知。
  
  气体压缩是导弹以及飞行器常见的一种情况,它会导致过载和加热的出现——摩擦反而是次要因素。
  
  飞行器的过载越大。
  
  就说明前方的气压越大,压缩越剧烈,产生的热量也会越强。
  
  接着徐云顿了顿,继续解释道:
  
  「除此以外,高空的大气密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。」
  
  「有大气密度在,「地心引力始终大于导弹绕地旋转所需的向心力」这句话是可以实现的。」
  
  「基于以上几点,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,就是......」
  
  「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弹体,在一定发射角度的配合下,让它在整个飞行途中完成一种类似【㇏】的、从高到低的运行轨迹呢?」
  
  「整个转向过程全程通过气动结构完成,如此一来,我们只要准备最后冲刺阶段需要的横向推进剂就行了。」
  
  「?!」
  
 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。
  
  一旁的钱五师顿时一愣,现场的其他人也陷入了沉默。
  
  过了片刻。
  
  钱五师胸口起伏了几下,整个人的呼吸频率......
  
  骤然急促了起来。
  
  似乎......
  
  有门儿?
  
  要知道。
  
  根据钱五师等人最初的设计,导弹的下落步骤是这样的:
  
  从诛仙剑阵平台离开后,先进行一段自由落体。
  
  这段自由落体大概有一万多米,随便举个数值吧,比方说从三万米到两万米这个区间——U2则在1.8万米甚至更低的高度执行拍照任务。
  
  等双方的竖直高度差在一两千米的时候。
  
  导弹的气舵等设计开始起效。
  
  推进剂燃烧产生横向动能,通过侧推开始让导弹转向。
  
  最后超宽带近炸引信开始工作,引导导弹命中U2。
  
  在整个过程中。
  
  导弹的转向近似可以看成是一个类似【L】的形状。
  
  但另一方面。
  
  想让高速下落的导弹拐弯,这里需要的推力其实是很强的。
  
  而推力的实质,就是消耗燃烧室内的推进剂。
  
  拐弯所需要的推进剂之多,甚至要远远超过直线加速的消耗。(doi:10.13675/.tjjs.2203015)
  
  但如果能够利用气动结构让导弹自行完成转向......
  
  那么这部分的推进剂就有可能省略了。
  
  如此一来。
  
  整个燃烧室的体积,一下子可以缩短半数以上!
  
  什么?
  
  你问为什么不直接斜45°发射?
  
  当然是因为斜45°发射需要一直用推进剂让导弹保持一个斜向下的姿态,这种做法消耗的推进剂甚至要比L型更多。
  
  看着陷入沉思的钱五师。
  
  一旁的徐云则轻轻缩了缩脖子。
  
  应该不会被打吧.....
  
  毕竟他也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。
  
  他提及的这个方案的最初灵感,其实来自后世嫦娥五号回归时使用的技术。
  
  也就是当年曾经上过热搜的那个【太空打水漂】。
  
  当然了。
  
  这个打水漂技术的真正称呼,其实是「跳跃式再入」,属于一个非常精细的操作。
  
  这是半弹道再入的一种特例,适用于高速再入稠密大气层。
  
  至于目的......
  
  自然就是为了尽可能降低过载和加热。
  
  上辈子是吴刚的同学应该知道。
  
  地月的距离其实很远。
  
  当探测器从月球返回的时候,几乎是在垂直向着地球做自由落体。
  
  重力会不断加速探测器,最终会把它加速到10.9KM/S的速度。
  
  这个速度之快,比第二宇宙速度只差了300M/S。
  
  太空中没有阻力,这意味着飞行过程中你不用开着引擎,但你也没处踩刹车。
  
  任何人为的速度改变,都需要人工施加外力。
  
  等飞到了目的地。
  
  如果你不想硬着陆...也就是撞上去,就必须改变速度甚至方位。
  
  对于月球,落地的时候还可以用火箭强行消力。
  
  毕竟它引力小、速度慢嘛。
  
  可是对于地球这么大引力的物体,这种做法就行不通了。
  
  原因很简单。
  
  化学火箭能提供的速度改变量,主要取决于燃料的多少。
  
  想增加速度改变量,就必须增加燃料。
  
  但这样一来。
  
  且不论嫦娥五号的燃烧室够不够存放燃料,光是发射嫦娥五号的运载火箭就要增大数倍——根据之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可以看出,随着速度改变量的增加,火箭质量会指数倍地提升。
  
  因此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行的。
  
  最终经过各方面讨论。
  
  设计组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回归方案:
  
  如果能把进入大气层的位置精确控制在一个叫「再入走廊」的范围内,那么大气密度可以对回归舱进行减速。
  
  也就是回归舱进入到大气层约60公里后,会在底部形成一个弓形激波。
  
  这个激波会将返回器再次弹出大气层,而后进行二次再入。
  
  如此一来。
  
  返回器的速度就会降低40%以上。
  
  这个原理,其实就是钱老爷子乘波体的具现。
  
  因此在刚才。
  
  听到钱五师的询问后,徐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:
  
  嫦娥五号返回器和「诛仙剑」导弹的起始条件其实非常类似:
  
  它们都是竖直下落。
  
  只是一个高度高一个高度低罢了。
  
  所以若是能对「诛仙剑」导弹的发射位置进行一定优化,让它的弹头不要竖直朝下,而是略微倾斜.....
  
  同时再对弹体进行一些气动结构上的设计,说不定就能通过激波达到一种效果:
  
  弹体在下落过程中在自身构造的引导下,不断开始发生水平的偏移。
  
  最终从最开始的【╲】变成【→】,整个过程却不消耗任何推进剂,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动能。
  
  等到接近U2的时候,推进剂燃烧加速,导弹正中红心!(注:这是我找了二炮装备研究院一个朋友想出来的方案,不是我本人想出来的哈,我没那脑子......)
  
  当然了。
  
  这只是徐云以一个外行人角度想出的画面,他并不了解这在导弹设计中是否存在难度。
  
  万一这灵感在导弹研制领域和五彩斑斓的黑是一个概念......
  
  那么徐云保不齐就要准备喝驴毛汤了。
  
  不过目前看来.....
  
  似乎情况没他想象的那么糟糕?
  
  至少钱五师的目光没往角落的那把扫帚上瞟......
  
  过了大概有好一会儿。
  
  钱五师方才眨了眨眼,将目光收回了现实。
  
  只见他先是以一种全新的目光审视了徐云一番,又走到徐云身边,伸手在徐云的天灵盖周围按了几下。
  
  发现掀不开后,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。
  
  徐云:
  
  「?????」
  
  又过了几秒钟。
  
  钱五师方才徐徐开口道:
  
  「韩立同志,不瞒你说,我真想看看你这脑子是怎么长出来的。」
  
  「利用激波和发射角进行气动优化,这可真是太......」
  
  钱五师隐隐做了个「骚」字的口型。
  
  不过到了最后,他还是换成了几个更加平和的字眼:
  
  「太天马行空了......」
  
  见此情形。
  
  徐云不由心中一喜,试探着对钱五师问道:
  
  「钱主任,所以....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是可行的?」
  
  钱五师闻言收敛了脸上的感慨,沉吟片刻,认真说道:
  
  「韩立同志,你的想法很奇特,但具体是否可行.....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。」
  
  「毕竟激波的常见条件是超音速,而三万米的导弹以一定倾角落下后想要达到超音速其实很困难——毕竟U2的位置并不是在地面,而是在万米甚至接近两万米的高度。」
  
  「当然了,高亚音速也能产生区部激波,但这种结构曲线我们却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参考。」
  
  「所以我只能说存在一定的可行性,但是否可以在短期内落到实处......」
  
  「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马赫数以及启动结构推导计算。」
  
  提及正事,钱五师的表情就很认真了。
  
 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。
  
  徐云的想法很有新意,但落实在技术上的时候就很困难了。
  
  因为这涉及到了马赫数的概念。
  
  啥叫马赫数呢?
  
  这就首先要提到一个概念:
  
  那就是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时,它们的速度往往是没有改变的,真正改变的是空气的声速。
  
  这是因为低空飞行和高空飞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,二者的大气温度存在很大差异。
  
  因此。
  
  同一个速度在高空可能是超音速,但在低空往往是亚音速。
  
  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,真正表达的术语是马赫数。
  
  或者再准确点说......
  
  马赫数不仅仅是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流动,马赫数最本质的作用是体现流体的被压缩的状态。
  
  关于这一点,大家可以这么理解:
  
  把空气想象成一根「弹黄」,「弹黄」的刚度与马赫数成反比。
  
  所以当马赫数较小的时候。
  
  「弹黄」的刚度较大。
  
  所以速度所造成的波动就会轻易传递到「弹黄」所有位置,「弹黄」就不会被压缩。
  
  因此。
  
  马赫数小到一定程度时,可以认为空气是不可压流体。
  
  当马赫数较大的时候呢。
  
  「弹黄」的刚度较小。
  
  速度所造成的波动容易造成「弹黄」的局部压缩,此时认为空气是可压流体。
  
 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,也非常好理解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