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七零章 趁火打劫 (第1/2页)
袁术当然不是曹操的对手,尤其曹操只是丢了地盘,但是兵力还在。打刘备并没有损失太多,主要就是僵持、拉锯。加上他留下防守豫州的兵力,以及从兖州逃出来的兵力,他还是有着二十多万。
以老曹的军事素养,又在军队数量上占优,这一次老曹是彻底的给袁术打到了长江以南,并控制了几乎全部的豫州地区。只有沛国县的一部分,因为被刘备所占,又要联结刘备,所以没有动手。
袁绍到底还是放了曹嵩等人到豫州,多少还要点儿脸,更要名声。冀州、兖州都是人口集中的地方,许多家族都在那边。他们的家族子弟,都在给不同的诸侯打工,分头押宝,保证家族传承。如果说袁绍杀了曹操的家人,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杀其他人的家人,这显然是失人心的做法。
这事儿也只有董卓干的出来,王贼都不干这种事儿。当然王贼一样该杀,毕竟幽州大族都被杀绝了,只不过他杀人是明确的政治基础,而不是因为这些家族外边有什么子弟给他造成了什么麻烦,从而实施的报复行为……
在送还了曹嵩之后,袁绍也不等曹操来打他,便先让张杨寻衅,对其发动进攻。还联络刘表,先不打袁术,转而干曹操。又给袁术去信,放下成见,先干曹操。还给刘备去信,对刘备进行拉拢。
陶谦已经病故,刘备假徐州牧,陶谦生前上表,袁绍也上表,长安的李傕等人也没有阻拦,很干脆的同意刘备任徐州牧,还派了使者来宣旨,送刘备的印绶,刘备也成了真的徐州牧。
但是刘备却并没有接受袁绍的拉拢,还是跟曹操一起。现在都打曹操,而曹操本身并不弱,但是刘备很弱,若是他跟袁绍等结盟共伐曹操,那么把曹操打没了,不管是袁绍还是袁术,一定都会想着干他,这就不是一个选择题,脑子但凡清醒一点,都知道跟曹操一伙。
于是曹操在那边防备着刘表、袁术,逮着张杨猛打。袁绍没拉下脸来,直接出兵打豫州,那么曹操也不挑破,不主动打兖州,先弄死张杨再说。
这是因为袁绍入主兖州,是兖州豪族、官吏主动迎来的,而不是袁绍趁着曹操在外征战,从而出兵偷袭打下来的,这是两码事儿。前者还留着表面的脸,后者那才是真的开始刀剑相向。
而这个时候,长安那边的李傕、郭汜、马腾,还有驻扎金城的韩遂等人,甚至就连益州的刘焉也掺合进来,那边也是打起了仗,一团乱麻。
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,就没有安稳的地方,到处都在打仗。甚至就连王言这里也在打,他这边还在对草原的鲜卑、匈奴等部族进行清理,必须把他们打出草原,不论是跑到漠北,还是跑到西域都可以,就是不能留在草原。
王言这一年多的时间当然也没有闲着,除了每逢冬日必然对草原进行的军事行动之外,同时也在积极扩张,并州的云中、五原、太原、西河四郡已经纳入了掌控之中,并州之地,已占大半,算上新生的,新增人口七十余万,已经逼近四百万。
而并州的人口基本上也就这些了,都跑到了他的治下。剩下的大片土地,基本没有太多的人。这就是因为战乱的影响,还有这两年的粮食产量一年不如一年,人口锐减,再有先前董卓、丁原、吕布等人的原因,并州的人口本就不多。
而王言这一次新增的人口,还有一部分是太行山的黑山军,他们被袁绍、曹操、张杨三伙一起干,活的也是相当艰难。所以许多的小部贼寇,干脆就弄死了头领,带着脑袋出山投靠。
新增的人口,除了一部分送去东北,一部分送去草原,剩下的还是留在并州重新划分了土地,正开展着大规模的建设。主要还是水利建设,这是种地最重要的因素,并州地利不够,粮产较少。不过好在,这边的煤比较多,可以通过境内的流通调控,帮助发展。
简单的说,就是卖煤给幽州、辽东的百姓,再拿钱换粮食。再通过并州百姓的劳动发钱,百姓再用钱买粮食。通过不断的交易,完成物资的调控。
为了方便运输,方便物资调集周转,相应的还要修宽敞的大路,乡间还要修小路。为了更快的提高速度,工匠终于想起了打造铁轨,建造专用的马车,直接在铁轨上行驶。但还有各种问题,比如冬天下雪,比如上坡不好走等等。目前只有一条试验性质的铁轨路,从蓟县到临渝。
这也算是马拉火车了,只不过这代表的是先进,是创造。
科学不是实例,而是方法,是发现、总结、研究、发展、迭代的一套理论系统。王大将军正是将这个理论系统,用政权确定,用政策支持,各种的研究都在开展,都在进步。
这会促使社会形态产生变革,而社会形态的变革,又会催生相应的文化,文昌阁的一帮喷子每天穷经皓首,应对、适应着社会变革,促进着王大将军治下思潮迭起,使得文化空前的繁荣。
而作为当今聚集最多文人的地方,借着商队不断传递出的文昌报,同样也对其他地方的文人形成着巨大的影响。
只不过对于诸侯的影响比较有限,他们并不关注文化如何,关注的是王贼十税一,没有杂税,不强征百姓劳役,反而是花钱雇佣,到底是怎么维持住治下运转的。同时也在关注各自的治下,绝对不允许有人宣扬王贼那里多好多好。
在这样一个时代,他们的封锁当然是高效的。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县,只要压制,消息是很难传递起来的。豪族更加的不会给王言扬名,毕竟王言是他们的生死大敌。要不是实在没办法,也实在没有挑头的,他们也想先弄死王言。毕竟真让王言得了天下,他们这些人必死无疑。
所以他们的行动还是成功的,尽管早先几年就已经传播,但是王言创业都已经十年,早都不是什么热点,人们早都忘了。或许之后偶尔饿的发昏,神游天地之时,会畅想一下曾经听到过的不敢想的盛世……
不论幽州还是辽东,夏日都很热,河里都是孩子,每年都得淹死几个,怎么说都不听。这是控制不住的,孩子本就贪玩,无知者无畏,一个跳河,那就一群孩子跳。这时候也没有孩子自己玩的,都是一群一群的。父母干的活多,每家每户又都是一堆的孩子,根本管不过来。
虽然有警尉巡逻,但是总不能一直盯着河边,总有疏忽的时候,所以每年都有一些惨事发生。
除此之外,那便没什么大事儿了。要说景色多好看,那就过分了,实在也没什么好精致,就是自然么。一开始的时候看着还可以,毕竟有两千年时间的巨大差距,空气都不一样。但看的多了,就该明白这背后的百姓有多苦,如此再一想,似乎多好的景致也没什么大意思。
不过蓟县却是不一样的,这里也算有一景,那就是热闹与繁华。
自从将军府转移到蓟县,政治经济中心随之转移,而经过三年的建设,更大规模的文昌阁、医学也在蓟县城外建设完毕,留下了一部分骨干力量在徒河继续发展,其他人都转移到了蓟县这边。
再加上商业贸易往来,南北货物这里都有,而且也没有宵禁的政策,蓟县这里初步的有了夜生活,文昌阁的文化人,以及官吏是消费的主力,他们的待遇好,闲钱多,自然消费的多。
所以在蓟县城,到处都是人,有短打的汉子,光膀子的小破孩子,穿着讲究的文人,一身青衫的官吏,还有各种锦衣的商人,男女老幼,有钱的没钱的,什么人都能见到。
这一日,王言正无聊的在河边钓鱼。现在河里的鱼可难钓的很,早两年就网没了不少,而且小孩不能光跳水啊,他们也抓鱼,反正能吃的都不放过。现在的物资还是不丰沛,百姓还是吃不饱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